“现在大家都做按揭。”
“贷5年可以拿到优惠价格,2年后提前还清,加上利息依然比全款便宜。”
近日,界面新闻记者走访了深圳多家汽车4S店,发现“高息高返”现象十分普遍。所谓 “高息高返”,通常是指商业银行与汽车经销商的一种合作方式,为拓展业务,银行会以高额返佣吸引经销商向客户推荐其车贷产品,经销商为促进销售,会将部分佣金作为车价补贴,以此降低购车总价。
界面新闻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多家4S店的贷款营销方案类似,均要求贷款5年,年利率5%,两年后可提前还款,中间不产生手续费或者提前结清的费用,加上两年利息后的购车价普遍小于全款购车价。
从行业看,汽车经销商日子并不好过,2024年上半年经销商的亏损比例达到50.8%。为保住市场份额,经销商不惜以价换量,在此背景下,“高息高返”似乎成为了经销商重要的“价格战”之矛与补血之泵。
但“高息高返”带来的恶性循环同样需要行业承担。如何与金融机构展开良性、健康、可持续的合作,不仅是经销商需要逾越的一座大山,对金融机构、消费者、监管方而言,同样是一道待解之题。
长贷短还,即可获利
界面新闻记者近日以消费者身份走访,发现多家4S店都在积极营销按揭买车。
某4S店销售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若全款购买,某车型裸车价是45.4万,若申请5年贷款,价格可以降低至38.8万,但这个价格也要满足贷款要求——“本来要求贷35万以上才可以,但可以帮你按照贷款30万申请”。
按照贷款30万计算,年利率5%,贷款两年可提前还款,产生利息3万,相当于实际车价41.8万,依然比全款价格便宜。
多家4S店销售人员都向界面新闻记者强调,按揭买车要比全款购买便宜,只要长贷短还,即可获利。
在某门店,“超低首付20%起”的标语十分醒目,但销售人员和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实际首付门槛并不以此为准,可能低于20%。
根据多名销售人员的说法,目前市场价格的基本逻辑是,贷得越多,可获得的优惠就更大。这意味着,若想拿到最低价,需要达到一定的贷款金额,部分车型比例大概在车价的90%。
某销售人员称,这并非是经销商的要求,主要是为符合银行的借贷要求。
降价带来的吸引力最为直接,按揭买车已然成为了4S店消费者的主流支付方式。多位销售人员都表示,绝大部分消费者都倾向于选择贷款购车,“即便买豪车也如此,大家都会算这笔账”。
一个问题在于,目前5%的年利息算不算真的“高息”?
受访对象对持不同意见,有业内人士认为的确算高息,但也有多位受访者认为,5%并不高,“几年前我们的融资综合成本几乎达到8%-10%”。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十几年前汽车金融的借贷利率要超过10%,如今5%的利率属于偏低水平。
不过还要考虑到贷款期限问题。“银行5%的利率不算高,只是通过5年期的还款期限提高了返佣,让经销商获利更多。”汽车金融大全APP创始人匡志成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界面新闻记者同时走访了几家新能源车销售门店,此类门店对于按揭买车并没有过多推介,问及价格,销售人员称“全款和按揭价格差不多”。
“我们的全款价格和贷款价格并无差异,只是贷款会产生额外利息,目前没有免息方案。每家车企的金融方案和活动不一样,我们也不会要求客户必须在我们的金融公司贷款。”某新能源车企销售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新能源车的金融方案更多地强调0首付、前期0月还等“轻还款”方式,但销售价格相对固定,并没有在按揭价格上做过多文章。
经销商:深陷价格泥潭
以价换量,是汽车经销商拥抱“高息高返”的最迫切动因。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2023年,全国有超过8000家汽车4S店退网关门,年均退网量超2600家。该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盛行的当下,燃油车市场需求剧烈收缩。
活下来,已经成为经销商的头等任务。某销售人员称,如果不做贷款,申请到的车价优惠就没有那么多,自然就容易丢失市场份额。
上述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经销商的亏损比例达50.8%,盈利比例35.4%,亏损面较上年明显扩大。
在经销商利润结构中,新车销售亏损严重,新车毛利贡献为负数,且亏损持续扩大。而售后服务和金融保险业务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9.7%和36.9%。
有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经销商经营困难,“高息高返”其实是一个重要的补血来源,称得上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
从积极面看,“贷款购车其实降低了购买门槛,有利于挖掘市场的消费潜力。”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上汽通用金融市场销售部总经理鲍震曾指出,眼下汽车金融市场“高息高返”现象泛滥,汽车行业依然沉浸于价格战,金融机构想要利用价格折让争取更多市场份额,逻辑上可以理解、本质上无可厚非。但实际上这些产品变了味,很多车型的销售,贷款与不贷款的价格截然不同,汽车贷款变成另一种形式的捆绑销售。
若“价格战”得以偃旗息鼓,“高息高返”想必会大幅降温。只是,这个前提条件暂无出现迹象。
“‘高息高返’会为经销商带来利润,但不是唯一来源,经销商应向消费者提供贴近市场利率的金融产品,促进车辆销售,结合自身优势,拓宽经营范围,才能提高盈利能力。”郑州达喀尔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樊伟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银行:一笔划算的交易?
对于银行而言,“高息高返”是一笔划算的交易吗?
某大行银行人员小A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高息高返”是银行与经销商合作的普遍模式,年利率在4%-5%,首推均为五年期贷款,五年总利率基本在20%以上,贷款金额一般会按可贷款的最大金额进行审批。
小A透露,五年期返佣比例一般在10%以上,具体根据贷款利率进行浮动,而经销商一般会将大部分佣金让利给消费者。
若按以上30万的贷款金额进行计算,则佣金大概在3万元,刚好与两年利息持平。而对银行有利的一个实际情况在于,两年后能提前还款的客户比例通常不能达到100%,后面3年的利息依然是一笔值得期待的收入。
若提前两年还款,银行会亏损吗?小A告诉记者,亏损的情况会(偶尔)出现,但正常两年提前结清一般不会导致亏损。
另一大行从业人员小C则称,其所在行对于提前还款会收取3%的违约金,不同经销商的提前还款期限也不同。
事实上,利息收入之外,银行瞄准的还是一系列业务机会。
“首要的还是抢占市场份额,增加业务量,提高知名度,快速吸引汽车领域客户。同时还涉及银行卡发放、三方绑卡业务等,衍生的潜在业务都能为我行带来中收效益。”小C表示。
值得指出的是,在汽车金融这个牌桌之上,银行仍是最大玩家。
根据微众银行与罗兰贝格联合发布的《2024年中国汽车金融报告》,在中国乘用车金融市场竞争格局中,商业银行(含银行背景汽融中心)2023年占比达到46%,较2020年上升9个百分点,其次为汽车金融公司(主机厂与经销商背景),占比39%,租赁公司(含汽车背景与第三方背景)占比15%。
相较于其他玩家,银行手握多张王牌,包括更低的资金成本,更大的客户资源等。
兴业研究报告认为,从同业发展经验来看,银行与汽车厂商、汽车经销商的紧密合作是银行发展汽车消费金融场景的核心要素之一。部分银行在合作中形成比较优势,从而更为主动地掌握渠道话语权。
而在商业银行的息差压力之下,汽车金融更是银行难舍的“一块肉”。
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2024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汽车金融贷款余额2870.66亿元,1-9月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419.68亿元,同比增长54.8%。
交通银行2024年中报亦强调,报告期末,境内银行机构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长 30.08%,增幅行业领先,汽车场景贷成为新增长极。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高息高返”并非一本万利,高佣金之外,“长贷短还”也会导致利息收入的减少,资金成本的利用效率降低,等等。
监管:推进整改
从结果看,通过“高息高返”,商业银行拿到了贷款业务,经销商以低价促进了汽车销售,消费者也获得了价格优惠,似乎是一个三方利好的销售通道。
但个中利害关系仍需警惕。对于消费者而言,贷款价格要比全款价格便宜的一个条件是“提前两年还款”,若两年后资金紧张,无法提前还款,后面3年的利息需要计算在内。
另外,提前还款是否会产生违约金需要明晰。在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上,不乏“金融公司办理人员未告知提前还款需要付8%的高额违约金”等类似投诉。
同时贷款也可能会带来成本的增加,比如保险。崔东树提及,大部分按揭购车都会要求购买全险。
“‘羊毛出在羊身上’,经销商获得的金融返佣,未必全给消费者,实际上,由于经销商参与,贷款有了中间人,反而会抬高贷款利息成本。有很多‘高息高返’业务存在利息不透明问题,很多消费者被迫背上高息债务。再者,‘高息高返’也容易造成过度借贷的问题,很多消费者在没有贷款需求的情况下,被诱导办理车贷。”经济学者盘和林向界面新闻记者补充称。
并且,“高息高返”也不利于构建健康的金融市场竞争秩序。“借助‘高息高返’,银行的市场份额大大增加,而厂商的金融公司资金成本比银行高,市场份额大大下降。”匡志成表示。
综合以上诸多隐患,“高息高返”现象遭遇强监管并不令人意外。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金融业务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
重庆金融监管局在《通知》中明确指出,相关金融机构要推进汽车贷款业务“高息高返”整改,对照行业自律要求全面清理存量业务。
《通知》明确,相关金融机构要严格遵守行业自律要求,不得以高额返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市银行业协会要加大汽车金融行业自律管理,对相关金融机构执行自律公约情况进行行业通报,对发现的“高息高返”、异地违规展业等线索及时向监管部门、中国银行业协会反映,共同规范汽车金融市场发展。
事实上,这并非“高息高返”首次遭遇收紧。
2022年12月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金融业务的通知》提出,金融机构不得通过向经销商支付高额佣金的方式引导经销商向消费者强制搭售金融产品或服务,或选择性向消费者推介高佣金金融产品或服务。
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金融监管总局集中开展“为民办实事”专项行动》,提出进一步整治汽车金融业务“高返佣”问题,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促进汽车金融市场稳健发展。
2024年11月,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联合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和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共同发布《推动本市汽车金融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倡议书》,其中明确加强对汽车金融业务的管理,不以支付高额佣金的方式引导汽车经销商向消费者强制推销汽车金融产品,或诱导消费者选择高佣金汽车金融产品。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金融业务的通知》等一些历史监管文件中所体现出的内容,‘高息高返’与其中的文件精神不符,例如违反公平定价原则,未向金融消费者如实、全面披露相关信息,以及不利于构建良性的竞争秩序等。”
重庆监管局发文后,其他监管机构会否有跟进动作?
苏筱芮认为,此前各类型银行、各地对“高息高返”执行力度不一,此次地方监管发文或是一种信号,意味着各地监管对于金融机构的“高息高返”会逐步收紧。
“预计各地监管部门将会对域内汽车经销商进行排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高息高返’行为予以有力的执法打击。同时建议监管部门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结合起来,从消费者视角获得更多‘高息高返’和违规展业行为的线索。”盘和林表示。
银行层面,市场多次传出“高息高返”业务调整、暂停的消息。
在某大行北京分行工作的小C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高息高返’在整改,我们今年年初都暂停了相关业务。”不过在深圳走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多家大行仍在推行相关业务。
受访专家认为,如今伴随监管收紧信号渐强,银行的汽车金融业务、与经销商的合作模式或出现一定调整。
苏筱芮认为,“高息高返”并不能为银行贷款业务带来长久增长动力,而是增加了银行的自身经营成本,整改动作从短期看可能会流失部分资源,长期看,在没有“高息高返”的竞争环境之下,银行机构将更加关注市场经营实际和经销商提供服务的质效,将目光聚焦于产品及服务的打磨。
标签: